|
直观演示是指老师上课之始,通过展示图片、图表、音像片等直观教具,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投影、电视或运用形象
|
2017-12-21
|
2/5
|
2017-12-21
|
|
情境导入法如运用得当,则会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意识不到是在上课,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
|
2017-12-21
|
0/1
|
2017-12-21
|
|
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利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包括演讲、小品、歌曲、幻灯、音像等),渲
|
2017-12-21
|
0/1
|
2017-12-21
|
|
别人说十遍不如自己做一遍,学生自己亲手操作演示的东西,因为有切身实践往往体会深刻,有助于激发悟性,增强思维力度。缘于上述
|
2017-12-21
|
0/1
|
2017-12-21
|
|
悬念式导入的特点是设置扣人心弦的问题,但又避而不讲,吸引学生非要了解探究,弄个水落石出,否则即不能满足的心理。设置悬念要
|
2017-12-21
|
0/1
|
2017-12-21
|
|
悬念式导入,它是指老师上课伊始,有意设置一些带有启发性的疑问,摆在学生面前,又不直接说出答案,使学生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
|
2017-12-21
|
0/1
|
2017-12-21
|
|
复习导入语是教师最常用的导入语。心理学告诉我们,那些与一个人已有知识有联系的事物以及能增时新知识学习的事物,容易引起这个
|
2017-12-21
|
0/1
|
2017-12-21
|
|
向学生提示问题,引导回忆旧课或者有关的知识、事情导入新课。该方式又称联想式导入。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老师在讲授新课之前,
|
2017-12-21
|
0/1
|
2017-12-21
|
|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听、写、练等活动,导入新课。其运作方法和要求是:在讲授新课之前,先让学生以听、写、板书、朗读、翻译、练习
|
2017-12-21
|
0/1
|
2017-12-21
|
|
从检查提问旧课入手,导入新课它通过提出一些与新课内容有关的、学生业已了解的有趣的问题,激发起学生想要了解该问题的好奇心,
|
2017-12-21
|
0/1
|
2017-12-21
|
|
从总结旧课入手导入新课。又称为归纳导入式。其运作方法与要求是:老师提出要讲授的新课题之后,首先对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概括地小
|
2017-12-21
|
0/1
|
2017-12-21
|
|
学过程中,一般来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基础上发展与延伸,学生是从旧知识中起步迈向新知识的掌握。老师要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抓住
|
2017-12-21
|
0/1
|
2017-12-21
|
|
联系旧知,提示新课
|
2017-12-21
|
0/1
|
2017-12-21
|
|
上课开始后,老师开门见山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教学进程等,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或要解决
|
2017-12-21
|
0/1
|
2017-12-21
|
|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开头也不会相同。即使是同一内容,不
|
2017-12-21
|
0/1
|
2017-12-21
|
|
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
|
2017-12-21
|
0/1
|
2017-12-21
|
|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我们在实施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必须明确促进学生信息社会化进程这一宗旨,立足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从新课
|
2017-12-21
|
3/6
|
2017-12-21
|
|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造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使学生有主
|
2017-12-21
|
1/3
|
2017-12-21
|
|
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
|
2017-12-21
|
1/3
|
2017-12-21
|
|
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信息技术完全为其它学科的教学服务。在这种整合的模式下,教师
|
2017-12-21
|
1/3
|
2017-12-21
|